05.15 設計師應該是一個導演者
設計的本能是什么?這么宏大的問題,恐怕再資深的設計師說出的答案都會各不相同吧。
日前有次做地鐵,進去之后空蕩蕩的二個路口,其中一個通過地下一層的商場,這個商場比較成熟,吃穿,娛樂等等都很有人氣。
偏偏是另一個路口,通向一個看上去黑洞洞的巨大的空間。說是巨大,是因為它進口跨度很大,上面一個led電子顯示屏幕,上面打著幾個大字,地鐵生活館。生活,那當然比較容易理解,里面可以買到生活相關的東西。地鐵,好象生怕別人不知道是地鐵似的?強調這個好象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而且,“地鐵”如今在大家的直接聯想里往往是,擁擠、汗水、累等等并不太好的潛意識,這樣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關于“生活”美好的想象空間。
眼光越過這個鯨魚一樣的巨大的口部,看到的是由一個個方格子間漸次林立的商鋪,像是這個巨大的鯨魚的肝臟,擁擠不堪。灰濛濛的,稀少的燈光,鮮少看到有人走動。
這個地鐵我乘坐過和多次,但每次都和匆匆走過的人群一樣,都沒有停留過一秒鐘。其實有時候并不是每個人都缺乏停留的可以用來休憩的時間,恐怕是這個巨大的灰灰的空間根本都無法讓路人的眼光投向它,引發別人關注的興趣。
這次因為等人的緣故,我就走進了門口的位置,往里面看了看。只見很多商家都是人去屋空,無人問津的商品堆放在冰冷的貨架上,沒有女孩孩子過來光顧的衣服店,衣服落寞的呆在衣架上。寥落之情滿目皆是,偶然有幾個開著門的店鋪,也是極少有客人走動。
更多的商家,則是打出了清盤的廣告,轉租的pop廣告張貼在自己家的門口,像是等待認領的流浪狗。
正于此緊鄰的商場,除了夜晚,基本上是人滿為患。作為這片地鐵空間的管理者,是否有想過是哪里出了問題?招商?設計?地面規劃?
在我看來,設計就是所有這些元素的統籌。設計不能單一的去理解為一個招牌,一個顏色,一個字體,一個行距,甚至是某領導的喜好。設計就是黏合劑,黏合了所有的元素,而設計者決定了它最終以什么樣式出現,在什么時間出現,在什么地點出現。設計師應該是一個導演者。
相比之下,有一次因為有事路過另一個地鐵口,同樣的空間,內部曲折,規劃起來還不見得比這里的空間更加實用。但當我路過的時候,很快就被它的出口的地方所擺設的一些別具匠心的招牌和品牌設計給吸引住了眼睛。讓我有了很想走進去看看里面究竟還會有什么新發現的強烈的念頭。很明顯,它的意圖是成功的。
與其說是它入口出設計的成功,成功抓住了人的眼球。不如說是它抓住的是人消費心理。每個人都是個好奇的種子,你只要給予他適當的空氣作為引餌,每個種子都有發芽的可能性。
很顯然,并不是每個商業管理者都懂得這個道理。商業的競爭是殘酷的。
/ 整理發布。請勿轉載、盜用。
暫無評論